1. 242net必赢

      1. 产品列表PROUCTS LIST
        新闻动态NEWS
        技术文章Article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详细内容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点击次数:2379 更新时间:2016-04-29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 ,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这一技术概念是在1980年提出的,其技术发明人是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技术成为植物微繁殖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也在各国开始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事这一技术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 ,这一技术也逐渐成熟 ,并开始应用于植物微繁殖工厂化 。本文从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的特点 、优势 、限制因素、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了综述。

        1.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

          (1)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

           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 ,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 ,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

          (2)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很少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基的配方以及激素的用量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上 ;而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环境湿度 、温度、培养基质等)来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zui大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

          (3)使用多功能大型培养容器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 ,由于培养基中糖的存在 ,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说只能使用小的培养容器 。而无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使用糖及各类有机物质,地避免了污染的发生  ,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培养容器,小至试管,大至培养室 。

          (4)多孔的无机材料作为培养基质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 ,通常使用琼脂作为培养基质 ,而无糖培养主要是采用多孔的无机物质 ,如蛭石、珍珠岩 、纤维、Florialite(一种蛭石和纤维的混合物)作为培养基质 ,可以地提高小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5)闭锁型培养室

           传统组织培养中的培养室是半开放的,有许多的窗户以利于阳光直接进入培养室,但自然光在进入培养室的同时也增加了降温的成本,而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晴天、阴天 、雨天 ,早晨 、中午 、下午 、光的强度和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无糖培养采用的是闭锁型的培养室,通过人工或自动调控整个培养室环境 ,能周年进行稳定的 。

        2.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势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改革了传统的用糖和瓶子作为碳源营养和生存空间的技术方法,增加了植物生长和生化反应所需的物质流的交换和循环,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实现了苗低成本的。*如下:

         (1)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为种苗繁殖生长提供的CO2浓度、光照 、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提高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苗齐、苗壮。

         (2) 继代与生根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培养周期缩短了40%以上 。

         (3) 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率。

         (4) 消除了小植株生理和形态方面的紊乱 ,种苗质量显著提高 。

         (5) 提高了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特别是对于木本植物来说 ,地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显著提高。

         (6) 节省投资,降低成本。与传统的微繁殖技术相比,种苗综合成本平均降低30%。

         (7) 组培工艺的简单化,流程缩短  ,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 ,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和劳动作业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上推广应用。

         (8) 培养不受培养容器的限制,可实现穴盘苗商业化,也可实现大规模容器自动工厂化。
        3.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的限制因素

         (1)需要相对复杂的微环境(容器内环境)控制的知识和技巧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微繁殖的研究和试验已经非常成功,但实际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需要应用微环境控制方面专业的技术。没有充分理解容器中小植株的生理特性,容器内的环境,容器外的环境 ,培养容器的物理或构造特性之间的关系,将不可能成功地应用光自养微繁殖系统,使用zui少的能源和原料高品质的植株 。光自养微繁殖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会导致设施设计的失败,必须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了光自养微繁殖的原理后 ,才能取得成功。

         (2)培养的植物材料受到限制

          与一般的微繁殖相比,光自养微繁殖需要较高质量的芽和茎 ,外植体需具有一定的叶面积 ,带绿色子叶的体细胞胚也可进行光自养生长 。外植体的质量越好培养效果越佳。

        4.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基础理论的建立和研究已经成熟,但商业化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植物无糖组织快繁技术的应用中,CO2的供给和浓度的调控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植物无糖组织培养过程中,为了增加培养容器中的CO2浓度,可采用两种不同的CO2补充方式,一种是在密封的容器上使用透气膜,通过自然换气方式提供小植株光合作用所需的CO2(Aitken-Christie et al.,1995)。随着无糖组织培养培养容器的不断增大,强制性换气系统得到了应用(Kozai T. et al.,2000 ;Xiao et al.,2005)。与自然换气相比  ,强制性换气具有CO2浓度容易控制,操用方便 ,植物生长发育加快等特点。Xiao等(2005)在对callalily和Chinafir进行的无糖培养研究表明 ,采用120L的培养容器 ,通过强制性换气系统直接输入CO2供植物生长  。与传统组织培养方式(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相比,callalily的培养周期缩短50%、苗木移栽成活率由50%提高到95% ;China fir苗木质量显著提高 ,继代和生根过程合二为一,且没有愈伤组织的发生,而有糖培养则在基部产生愈伤组织,严重影响苗木移栽成活率。Xiao等(2005)等对Gerberas进行的无糖培养研究表明,与有糖培养相比,采用大规模容器和强制性换气系统进行的无糖组织培养,植株的叶面积、茎干重分别提高5.2和4.6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9.2和2.2倍,苗木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由62% 、57%提高到98% 、95%。(Tanaka M. et al.,2005)、(Teixeira J.A. et al., 2006)进行桉树的无糖组织培养研究表明 ,一种新型的小培养容器Vitron能提高试管苗在无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质量,适合进行无糖组织培养。

        上一篇 脑干出血治疗/预防 下一篇 支原体污染的特点

        上海242net必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流量:507314  GoogleSitemap  ICP备案号:沪ICP备14030958号-9
        电话:021-69985186  手机 :15021460884  联系人 :吴先生  邮箱 :3004979817@qq.com

        收缩
        • 在线咨询
                1. XML地图